卖一部分,鱼和熊掌兼得
换股是一种主动性的解套策略,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有效降成本,增加解套机会。但换股也是风险最大的解套手法,如果一旦操作失误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投资者在换股时要非常慎重,实际应用中要掌握换股的规律。
一、留小换大。小盘股因资本重组成本低等原因容易被更多的庄家选中控盘。从而使小盘股股性较活,走势常常强于大盘。所以,小盘股是跑赢大势和手中滞涨股的首选品种。
二、留低换高。低价股一般容易被市场忽视,投资价值往往被市场低估,而且低价股由于绝对位低,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风险较低。如果是从高位深跌下来的低价股,因为离上档套牢密集区较远,具有一定涨升潜力。而高价股本身的价格就意味着高风险,使高价股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所以,换股时要换出高价股,留住低价股。
三、留新换老。新股、次新股由于未经过扩容,流通盘偏,容被主力控盘。而且上市时间不长、没有被疯炒过的次新股,上档套牢盘轻。加上次新股刚刚上市募集了大量,常具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引起主流资金的炒作热情。
四、留强换弱。弱势股的特征:如果大盘调,弱势股就随着大盘回落,幅度往往超过大盘;如果大盘反弹,弱势股即使跟随大盘反弹,其力度也较大盘弱。所以,投资者一旦发现自己手中持有的是这类弱势股,无论是被套还是获利都要及时清仓,另选强势股。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资金的利用率。
五、留有庄股换无庄股。有庄股是指有主力介入的股票,介入的主力凭借雄厚的金往不会大盘的起落,不断推高价,股价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走势。无庄股由于缺乏主力资金关照,里面大多是一些小散户在里面苦苦支撑,如果持有这股,就只能和其他散户一起苦撑了。
六、留新庄股换老庄股。因为老庄股无论以前是否有过巨幅拉升,或无论是否有获利的时间及空间,只要在长期的时间成本压制下,老庄股都非常容易考虑到如何择路而逃,所以,老庄股的上升空间和上升力度都值得怀疑。新庄股指的是主力介入时间没有超过1年的个股。由于新资金刚刚介入,其爆发力往往超过老庄股。
七、留底部放量股换底部无量股。换的的是要换能涨的、涨得快的。凡是在底部放量的在跟随大盘起伏时也会弱于大盘整体走势,即使将来被庄家选中,主力在临建仓前也会把它打下去吸筹。如果已经有庄的股而在底部不放量,只能说明主力早已吸了一肚子货,正想着怎么派发,将来的上升空间可想而知。所以,换股时要尽量关注底部放量股。
八、留主流板块股换冷门股。有些冷门股,每天仅在几分钱里波动,全天成交稀少,如果手中有这的个股,应该及早把它抛出,换入现在属于主流板块但涨幅还不大的个股。
九、留有潜在题材股换题材明朗股。市场中经常传一些朦胧题材,至于是否真实并不重要,只要能得到投资大众的认同,股价常有喜人的表现。可是题材一旦明朗,炒作便宣告结束了。所以,换股时,要注意选择一些有潜在朦胧题材的个股,不必选利好已经兑现的个股。
温氏股份(300498,)发行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300186,)的股份将于11月2日在深交所上市,上市的无限售流通股共计255,954,235股,首日开盘参考价确定为16.15元/股。股票上市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
由于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温氏,此次重组并不构成借壳上市,创业板首例换股吸并后整体上市亦随之诞生。
各公司的进程不一样,一般会有几个月的时间.
借壳上市
指一间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透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例子
盈科数码动力
1999年4月,李泽楷旗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盈科拓展把旗下资产包括数码港发展权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得到大约6成股权,在消息刺激下,得信佳的股价由不足0.1港元升至个位数字,上升数十倍。其后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买壳上市
是一家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及上市地位。目前,在我国进行买壳、借壳一般都通过二级市场购并或者通过国家股、法人股的协议转让进行的。
买壳上市一般能带来业绩的提升,有的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一般通过买壳上市后,壳公司在二级市场会被投资者重新认识,引起股价的上扬。所以说,买壳上市是二级市场一个永恒的炒作题材。
收购
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票以获得对卖方企业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被收购的公司为拥有一定的优良的资产,只是因为一时资金流较为紧张,或业绩不如预期等原因才会股价下跌,成为其他的公司收购的对象.而收购的公司一般拥有较强的资金流,等其注入资金后被收购的公司便会起死回生,股价上扬.但公司被收购属于重大的事项,回被交易所暂时停牌.
合并
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公司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创新合并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个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合并形式,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合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司。
强强联合股价会涨 很遗憾 基本上都是 弱弱联合 那就是跌啦
让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案例:
一.TCL集团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
2002年,TCL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公司;
2003年上半年,收购美国渠道商GO-VEDIO公司;
2003年末,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并于
2004年7月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2004年4月,公司又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于10月合资成立手机研发、生产与销售平台
Thomson S.A. (TMS):汤姆逊
2004年6月30日是19.80法郎,到
2005年是27.00法郎左右
现价是4.80法郎.
000100:TCL
2004年6月30日是7.00元
2004年12月31日是3.70元
2005年7月是1.70元
2007年5月是7.70元
现价是3.20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TCL收购汤姆逊,人们对双方的前景都不看好,走势上也是这样.果然,后来我们都知道是大幅亏损.主要原因是TCL的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不强,收购的目标也是处于连年亏损的企业,品牌美誉度也不高,甚至是较差.也是我们的企业,在思想上,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够;跨国收购的方式方法还学习的不够.
二.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
2005年3月9日,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审查被美国方面通过.
2005年3月10日,受收购IBM全球PC业务获美批准的消息刺激,联想股价开盘劲升,从2.22元上涨到2.35元,幅度9%左右.
2005年3月11日以后,横盘整理走势.到年底上涨到3.8元左右.在
2006年6月回调到2.5元.后来,到
2007年10月上涨到8元左右,
现价是5元.
IBM
2005年3月9日是92.35美元.
2005年4月20日跌到72美元.
后来调头向上,现价是118美元.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联想收购IBM,一直是被人们看好的,事实也是联想没有辜负人们人期望.这也是因为联想具备了收购成功的要素,自身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收购的业务是自己非常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可以说,基本上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总之,收购对于公司的股价影响有两方面,被市场共同看好的,预测收购会给未来的业绩带来增长的,则股价上涨;反之,则下跌.
相关热词: 大连港重组后能涨多少吸收合并对股价影响
时间:2023-03-28
时间:2023-03-28
时间:2023-03-28
时间:2023-03-28
时间:2023-03-28